top of page

𝟐𝟎𝟐𝟑 𝗝𝘂𝗹𝘆 琴聲舞影音樂會 精華分享


Rachel Kudo, Piano

Photographer: Mark Lee

「工藤奈帆美是一位振奮人心的藝術家,她對自我擁有最高的藝術的苛求,展示了她完美的技術與最細緻的精確演奏。」(萊茵法爾茨報) 。
巴赫國際音樂比賽首獎者美國鋼琴家工藤奈帆美以她「發自內心、大膽、完美的演奏」吸引著全球的觀眾(德國呂克新聞)。

𝗝𝘂𝗹𝘆 𝟮𝟔

F. Chopin: Barcarolle in F-sharp major, Op. 60

蕭邦: 船歌, 作品 60


船歌 (Barcarolle) 源於威尼斯船夫所唱的民歌,在十九世紀初,以船歌為標題的作品,逐漸佔有一席之地,如作曲家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 1847) 無言歌 (Lieder ohne Worten) 裡的三首「威尼斯船歌」。而蕭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 1849) 一生只寫過一首船歌,創作於1845-46,當時他與愛人喬治˙桑的感情逐漸破裂,直到1846年兩人分手,與此同時,他的健康狀態也每況愈下。


在三小節的開場白後,左手的頑固節奏結合12/8拍的韻律,如船夫慢慢的搖槳,使得水波蕩漾,綿延不絕的漣漪為船夫的歌聲暖場,以三、六度和一連串的震音唱出幽靜的旋律,與載浮載沉的伴奏相輔而行。中段在低聲細語中(sotto voce)的唱出不安分的新旋律後,漸漸展露出熱情與明亮的歌聲,隨後,進入了一段不凡的時刻,蕭邦在譜上標示dolce sfogato,猶如甜蜜之美夢般,毫無拘束的綻放開來。再次回到主題後,帶著更濃厚的情緒把樂曲推向了高點,最後以一連串由高至低的快速音群,和四個鏗鏘有力的聲響完美結束了船歌。


事實上,蕭邦並沒有去過威尼斯,所以對威尼斯的印象並非回憶,而是來自一次充滿想像力的旅行,在樂曲中或多或少反應了他的生活狀況,一半是如夢似幻的夜曲,一半是由破碎的心發出愛的吶喊聲,在詩意的自省和躁動的激情間交替反覆著。




𝗝𝘂𝗹𝘆 𝟮𝟔

C. Debussy: L'isle joyeuse, L. 106

德布西: 快樂島, 作品 106


法國印象樂派大師德布西 (Achille Claude Debussy, 1862- 1918) 時常在作品中結合東方音樂、西班牙音樂和爵士樂的一些特色,跳脫傳統的框架與規則,運用聽覺上的印象傳達出如詩一般的意境,創造了他獨樹一格的音樂語法,而「快樂島」是德布西成熟時期的作品之一,無疑地表露出他幸福、春風得意和扣人心弦的一面。


德布西以法國畫家瓦都 (Jean Antoine Watteau, 1684- 1721) 的名畫「向希提爾島出發」 (L’Embarquement de Cythère) 為靈感,在1904年創作了此曲。希提爾島位於希臘南方,相傳在古希臘時代是愛神維納斯居住的島嶼,畫中的青年男女們在邱比特的陪伴下,一一乘船登島朝拜。事實上,德布西並沒有造訪這座島嶼,而是與他的情人艾瑪 (Emma Bardac) 在英屬澤西島(sland of Jersey) 渡假中所創作的。


此曲綜合了三種不同的音階,夢幻的「全音音階」、古老音響氛圍的「利第安調式」和純樸的「自然音階」,以及運用類似繪畫中點描法的技巧於曲中,一開始就以曖昧的調性與即興幻想式的風格揭開序幕,猶如魔術般千變萬化。中段六連音的伴奏保持著流暢且輕快的律動感,旋律奏出俏皮的主題,隨著伴奏音型的改變營造出在大海中悠揚航行的氛圍,接著樂曲在明亮的全音音階帶領下,層層堆疊熱鬧歡騰的氣氛,最後更是奏出猶如勝利般的號角聲,湧現異彩紛呈的光線,在充滿激烈昂揚的情調中華麗地結束海島渡假之旅。




𝗝𝘂𝗹𝘆 𝟮𝟳

F. Chopin : Nocturne, Op.62 No.1 in B major

蕭邦: 夜曲, 作品 62 No.1 B 大調


夜曲 (Nocturne)一詞源於羅馬神話中的「夜神 (Nox)」,十九世紀初由鋼琴家兼作曲家約翰‧費爾德 (John Field, 1782- 1837) 推廣流行,在蕭邦的傳承與發揚下,成為浪漫時期風格的曲種之一。此種樂曲形式通常有著義大利式如歌般的旋律,以及左手緩慢輕柔的和弦伴奏為特色,喚起夜晚如夢似幻的氛圍。


作品62是蕭邦生前最後出版的夜曲作品,第一首B大調夜曲以似吟遊詩人的撥弦開場,接著在優雅的語氣中綿綿不絕的講述著故事。與以往的夜曲相比,在織度上做了更多的對位手法,旋律之間的重疊模糊了樂句的終止感,盡可能表達出無窮盡的旋律。中段的伴奏變成焦灼的切分音節奏,不安的感覺漸漸顯露出來,經過一番波折悄悄的回到主題。這次,熟悉的旋律被無休止的顫音、裝飾音給覆蓋著,這種手法與義大利式美聲風格的歌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歌者有義務在反覆主題後,加以精心裝飾,炫耀演出者的技巧。




Sean Jackson, Organ

美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 管風琴博士

𝗝𝘂𝗹𝘆 𝟮𝟔

J.S.Bach: Sinfonia from Cantata Wir danken dir, Gott, wir danken dir , BWV. 29

巴赫: 第 29 號清唱劇, “我們感謝你 上帝“, 序曲


巴赫第29號清唱劇中的「序曲」一首,最初是在 1731 年因萊比錫的一次教會禮拜創作的,同年8月27日,為了慶祝新市議會就職典禮更近一步創作了這部清唱劇。此「序曲」是這部清唱劇的開場,樂團編制由三支小號、定音鼓、兩支雙簧管、弦樂和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所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巴赫後來將此清唱劇合唱樂章中的音樂重新運用在他重要的 B 小調彌撒中,這顯示巴赫的音樂具有發展的潛力和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以及他將現有的作品融入新音樂創作的愛好。


1932年,馬塞爾·杜普雷(Marcel Dupré, 1886-1971)將此曲改編給管風琴來彈奏。杜普雷是法國管風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以精湛的演奏和在管風琴上的創新而聞名。令人讚嘆的是,此「序曲」在杜普雷的改編下,充分運用管風琴能產生各種器樂的聲音和不同音色的特點,盡其所能地把管弦樂團的聲響效果展現出來,此改編版融合了有如調色盤豐富色彩的管風琴和偉大對位技法的原作,雄偉的音響也為巴赫的作品注入了活潑的朝氣。




𝗝𝘂𝗹𝘆 𝟮𝟔

Sean Jackson 中文介紹/致詞 (音樂會片段)



𝗝𝘂𝗹𝘆 𝟮𝟔

Fantasy on Taiwanese Folk Songs (arr. Sean Jackson)

台灣民歌幻想曲 (尚傑生改編)


尚傑生迷人的《臺灣民歌幻想》將臺灣豐富的音樂傳統與管風琴喚起美好情感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從深受人們喜愛的民歌中汲取靈感,這三首改編頌揚了臺灣熱情洋溢、五彩斑斕的藝術文化。


《月亮代表我的心》溫柔的旋律與真摯的歌詞,因著管風琴空靈的音色喚起深深的思念。《夜來香》抓住了精緻之美的精髓,透過管風琴的音域巧妙地展開芳香四溢的旋律。最後,《天黑黑》營造出一種神秘和內省的氛圍,管風琴深沉的音響如一場陰鬱的風暴一樣籠罩著聽眾。臺灣的傳統旋律與管風琴的表現力迷人的融合在一起,對文化共鳴和聲音研究提供了非凡的探索,將觀眾帶入臺灣包羅萬象的景致中。




𝗝𝘂𝗹𝘆 𝟮𝟔

Medley in Tribute to John Williams (arr. Sean Jackson)

約翰・威廉斯:電影主題曲 (尚傑生改編)


準備好踏上一場非凡的旅程!一起走進約約翰‧威廉斯具標誌性的音樂世界中,欣賞尚傑生在《致敬》中令人眼花繚亂的混合曲。作為一位以其迷人電影配樂而聞名的多產作曲家,約翰‧威廉斯不可磨滅的塑造了現代電影的聲音風景。


這部令人興奮的管風琴編曲巧妙地將威廉斯心愛的創作主題編織在一起,創造出一幅交響樂繡帷,向這位不朽的音樂天才致敬。從《哈利波特》迷人的旋律到《侏羅紀公園》令人驚嘆的宏偉、《印第安納瓊斯》虛張聲勢的冒險、《超人》中高漲的英雄氣概,以及《星球大戰》的永恆傳奇,尚傑生的編曲展示了管風琴能扮演一個完整交響樂團的能力。在不同主題之間憑藉其無縫的轉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首混合曲是對約翰·威廉斯在電影配樂中無可匹敵的影響,他激勵了老少聽眾的想像力且啟發了情感,為此獻上由衷的致敬。




演出結束 合照
Rachel Kudo & Sean Jackson


⬇️ Follow 琴峰樂器 on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cfpiano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fpiano_tw/


⬇️ Follow FAZIOLI on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AZIOLI

►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Fazioli_Taiwan


Comments


bottom of page